?在
機架焊接過程中,為避免產(chǎn)生變形,可從設計、工藝、操作等方面采取以下措施:
?

設計方面
合理設計焊縫:盡量減少焊縫數(shù)量和尺寸,避免焊縫過于集中。合理安排焊縫位置,使焊縫對稱分布,以平衡焊接過程中的收縮應力。如在設計機架時,將焊縫布置在結構的中性軸附近,減少因焊縫收縮引起的彎曲變形。
選擇合適的接頭形式:根據(jù)機架的結構和受力情況,選擇合適的焊接接頭形式,如對接接頭、角接接頭、T 形接頭等。對接接頭的應力分布較均勻,變形相對較小;而角接接頭和 T 形接頭在焊接時容易產(chǎn)生角變形,需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。
工藝方面
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藝參數(shù):根據(jù)機架的材料、厚度等因素,選擇合適的焊接電流、電壓、焊接速度等工藝參數(shù)。焊接電流過大、焊接速度過慢會使焊縫熱輸入增加,導致變形增大;反之,可能會出現(xiàn)焊接缺陷。例如,對于較厚的機架板材,采用多層多道焊,控制每層的焊接熱輸入,以減少變形。
采用合適的焊接順序:先焊收縮量大的焊縫,后焊收縮量小的焊縫;先焊拘束度大的焊縫,后焊拘束度小的焊縫。對于長焊縫,可采用分段退焊法、跳焊法等,使焊縫的收縮應力分散,減少變形。如在焊接大型機架時,先焊接內部的加強筋焊縫,再焊接外部的框架焊縫。
進行預變形:根據(jù)經(jīng)驗和計算,在焊接前對焊件進行與焊接變形方向相反的預變形,以抵消焊接過程中的變形。例如,在焊接有角變形的焊件時,預先將焊件的角度加大,待焊接后,由于焊縫收縮,焊件角度恢復到設計要求。
采用剛性固定法:利用夾具、支撐等將焊件固定在剛性較大的平臺上,限制焊件在焊接過程中的變形。但剛性固定法會使焊件內部產(chǎn)生較大的拘束應力,適用于塑性較好的材料。如在焊接小型機架時,可使用夾具將其固定在工作臺上,待焊接完成后再拆除夾具。
操作方面
控制焊接熱輸入:熟練掌握焊接操作技巧,保持穩(wěn)定的焊接速度和電弧長度,避免焊接過程中出現(xiàn)斷弧、收弧等不穩(wěn)定現(xiàn)象,以控制焊接熱輸入的均勻性。如采用自動焊接設備,可提高焊接質量和穩(wěn)定性,減少因人為因素導致的變形。
進行焊后處理:焊接完成后,及時對焊件進行消除應力處理,如采用熱處理、振動時效等方法,降低焊件內部的殘余應力,防止焊件在后續(xù)加工或使用過程中發(fā)生變形。同時,對焊件進行整形和矯正,如采用機械矯正、火焰矯正等方法,使焊件的尺寸和形狀符合設計要求。